蘇州市陽澄湖現代農業產業園介紹
發布時間:2018-07-19 |?來源: 網絡
蘇州市陽澄湖現代農業產業園地處“中國陽澄湖清水大閘蟹之鄉”陽澄湖鎮東北部,東接昆山巴城鎮、南靠陽澄湖和蘇州工業園區、北通常熟沙家浜鎮、西至蘇嘉杭高速公路,總體規劃面積5萬畝,覆蓋消涇、北前、車渡、十圖、圣堂、陸巷6個行政村,共計68個自然村,3954戶,12713 人。
蘇州市陽澄湖現代農業園區從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先導區的整體思路出發,充分利用區域內已經形成的大閘蟹水產養殖的產業基礎以及臨近陽澄湖這一天然的湖泊水體資源,采用“一次規劃、分步推進”的方式,形成以建設“科技農業、旅游農業”為主要目標,以“特種水產養殖、花木培植、果蔬生產”為主要特色,以“現代農業試驗示范、休閑觀光餐飲、生態旅游”為主要功能,全力打造產業園“水系為魂,文化為魄,生態為體,田園為衣,風情為魅,時尚為媒”的多元形象,繼而建設成為集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于一體的綜合性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二、產業園的基礎及配套設施
蘇州市陽澄湖現代農業產業園整體規劃面積50000畝,目前,一期4000畝啟動區已經基本完成基礎和配套設施建設,主要包括高效漁業示范區、農耕體驗區、休閑垂釣區和農業科技研發區四大功能區;二期7000畝已經完成土地流轉工作,并且已經陸續開始基礎設施建設。
1、便利的交通優勢
產業園位于昆山、常熟、工業園區和相城區的交界地帶,園區內任何地方5分鐘內即可達高速公路(距蘇州繞城高速陽澄湖北出口僅500米),25分鐘內即可達京滬鐵路及京滬高鐵。2小時交通圈內擁有上海虹橋、上海浦東、南京祿口、杭州蕭山、無錫碩放5座國際機場,及上海港、太倉港、張家港、常熟港4個優良港口。
2、雄厚的農業基礎
陽澄湖鎮自古以農為本,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具備齊全的水、電、通信等基礎配套設施,1997年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陽澄湖清水大閘蟹之鄉”,園區內的高效漁業示范區先后被農業部列為第四批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省海洋與漁業局列為“萬畝特色水產養殖基地”;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列為第九批農業標準化示范區。
3、獨特的資源優勢
園區處于陽澄湖的西北湖濱,具有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豐沛,資源豐富的特點,屬于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也是特色水鄉文化的承載地,這里既有“湘城老街”、“陽澄八景”等歷史遺存,又有陽澄湖水面50.76平方公里,湖岸線長達54公里,具有發展“科技農業”和“旅游農業”得天獨厚的環境資源優勢。
4、配套的扶持政策
產業園是蘇州市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工作的23個試點區之一,是蘇州市“百萬現代農業規范化示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相城區委、區政府列入了2009、2010年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市、區、鎮各級政府相繼出臺了“綜合配套改革三年實施計劃”,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全方位的扶持政策。
5、領先的科技水平
產業園將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蘇州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中國海洋大學等高校及科研單位建立起全方面的合作伙伴關系,依托他們的人才和技術優勢開展現代農業技術創新研究和專業技能培訓,并且成功轉化其研究的多項高新技術和專利發明,建成一個集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于一身的科技支撐平臺。
三、產業園的運營模式
蘇州市陽澄湖現代農業產業園組織成立蘇州市陽澄湖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是由相城區城鄉發展有限公司和陽澄湖鎮綠洲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注冊成立的,注冊資本達1億元人民幣。
1、管理模式
蘇州市陽澄湖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董事會,下設辦公室、財務部等六個職能部門。公司按照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的模式,具體負責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后勤保障等相關服務工作。此外,在總公司下面,還投資成立了特種水產養殖、垂釣和農耕俱樂部三家子公司,具體負責園區內三大功能區的運營和管理工作。
2、運作模式
產業園嚴格實行政企分開,按照功能定位和產業模式,初步確定了政府搭臺、企業運作、中介參與和農民受益的運作模式。概況來講,即集體投資建設、經營為主,專業、規模公司承包經營為輔。具體來講,即政府為產業園建設和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與投資環境,進行宏觀引導和組織協調;企業(蘇州市陽澄湖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產業園開發建設與經營管理的主體,合理配置各項資源、進行產業園的規劃建設和產業化開發;中介組織開展咨詢、評估與培訓,并提供各類科技服務的要求,從而有效地實現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農民以勞動力、資金等入股方式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或成立有限責任公司,通過租賃等形式參與,以股息分紅和賺取工資為主要收入來源。
四、產業園的效益分析
蘇州市陽澄湖現代農業產業園緊密圍繞“科技農業、品牌農業、健康農業、旅游農業、高效農業”五大農業為核心目標,憑借標準化的生產,規?;慕洜I和市場化的運作,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走出一條讓農民看得見、摸得著、學得上、獲效益的新途徑。
1、經濟效益
產業園建成運營后,將直接帶動區內3954戶農民人均增收5000元左右;間接帶動產業園外圍5000多戶養殖戶發展綠色無公害漁業養殖。通過農業產業化經營,使農業分享工業和商業利潤,從而實現農業增效,也對陽澄湖沿線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輻射作用。
2、社會效益
產業園通過開展規模種養綠色、生態、無公害農副產品,結合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有效地壯大當地以大閘蟹等特種水產養殖為主的產業鏈發展,有利于推動蘇州市地產農產品無公害化和產業化的發展進程,通過推廣科學種養技術和無公害農產品技術標準,帶動陽澄湖沿線68000畝發展優質高效的農產品種養;有利于提高生態農業生產的水平,將為實現創匯農業目標邁出重要和關鍵的一步,同時增加當地的就業機會和致富渠道,有效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
3、生態效益
產業園實行的循環水養殖模式,不僅有利于保護陽澄湖地區的生態環境和水源水質,有效減輕太湖流域水體富營養化的壓力,而且還有利于節約水質資源,降低養殖成本,有效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這不僅關系到沿湖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更關系著沿湖近百萬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同時,公司擁有的“菊花”牌系列農副產品品牌,分別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并被授予“蘇州名牌產品”和“江蘇省名牌產品”稱號,并獲得首屆江蘇省農產品展銷會暢銷產品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