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市同里科技農業示范園簡介
發布時間:2017-07-13 |?來源: 網絡
  根據中央提出的“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指示精神,為加快城鄉一體化的進程,我們以蘇州市百萬規?;r業示范區建設為契機,按照現代化、綜合性、多功能的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目標,科學定位,合理規劃,加快推進同里科技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并已初見成效。
一、基本情況
   同里科技農業示范園位于同里鎮東北部,全區涉及北聯、三港、合心、肖甸湖、白蜆湖五個行政村123個村民小組,3425戶農戶,人口10305人,區域面積為29.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0012畝,整個區域具有發展現代農業的得天獨厚的優勢。
1、交通區位優越。園區位于吳江市東北部,北與蘇州工業園區接壤,東距上海虹橋機場80公里、南接318國道和滬蘇浙高速公路、西連蘇嘉杭高速公路、北離蘇州18公里,位置優越,交通便捷。
2、產業基礎良好。園區內水網密布、河蕩眾多,地勢低平,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流沛,適宜種植優質糧油、蔬菜、林果等作物,推進農業產業化條件優越。
3、景觀資源豐富。同里具有1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知名的歷史文化名鎮與旅游勝地。同里景區內有世界文化遺產退思園及三橋兩堂等一系列景點,有長三角地區較大的平原森林——肖甸湖濕地公園。人文旅游資源和生態旅游資源獨特。
二、產業特色
1、現有產業
(1)優質水稻。園區現有水稻1.05萬畝。其中已建成核心示范方1500畝,1000畝以種植有機大米、500畝以繁育水稻優良品種為主。
(2)設施農業。園區已建成設施農業面積500畝,承擔高效農業生產任務,主要種植葡萄、翠冠梨、西瓜、花卉等高效作物。
(3)高效蔬菜。園區內現有連片、規模、高效種植的水生蔬菜500畝,主要有茭白、芹菜、莼菜、芡實、菱、藕、荸薺、芋艿等。
(4)特種水產。園區內現有核心示范高標準水產養殖面積1000畝,利用園區的水資源、生態隔離條件,進行綠色、無公害水產養殖。水產品品種以蝦、蟹、林蛙、新品魚類等特種水產品為主。
(5)農業旅游。園區內已有肖甸湖森林公園2000畝、水面、森林、濕地2000畝,目前正在分段建設休閑觀光需要的各類設施。
2、基礎條件
(1)科技農業示范園初具規模。2007年7月以來,我們先行啟動建設園區規劃所涉及的北聯和三港兩個核心村,該區域規劃建設總面積15445畝,分為三大功能區,分別是8000畝優質糧油生產區、3000畝高效經濟作物栽培區(其中設施栽培1000畝)、3000畝特種水產養殖區、320畝水生蔬菜區(江蘇省無公害蔬菜基地)至2010年可全部完成建設。目前,園區內已流轉土地面積5300畝,第一期工程3000畝核心區建設已完成,1000畝設施農業區正在著手建設。園區已投資近3000萬元,整個科技農業示范園已初具雛形。
(2)肖甸湖森林公園提檔升級。同里鎮東的占地4000畝的肖甸湖森林是長三角地區唯一的平原森林。園外湖光水色妖嬈,園內水面陸地交相輝映,生態多樣物種豐富。1998年,肖甸湖森林被批準為省級森林公園,2008年獲得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稱號,2009年1月份又列為江蘇省濕地公園,提升了檔次,擴大了面積,濕地規劃面積達到690公頃。2008年以來,我們加快了開發建設肖甸湖濕地的步伐,目前已投入了5000多萬元完成了入園主干道、園內景觀路、肖甸湖莊園、道路綠化景觀等項目建設。
(3)生態旅游空間拓展加快。以“天趣、閑趣、野趣”為主題,以“住農家屋,吃農家飯,享農家樂”為特色的肖甸湖農村生態旅游已成為蘇州市重點推薦的10條鄉村游精品線路之一;同里科技農業示范園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的同時,也為游客提供了包括田園景色觀賞、采摘果蔬、體驗農耕、垂釣、品味農家菜,以及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等休閑活動內容。2009年四月初,我們成功舉行了 2009年中國•同里(北聯)首屆油菜花節,綿延數千畝油菜花的壯麗景色,成為2009年同里春季旅游的亮點。
三、功能定位
(1)示范推廣功能。主要是引進示范現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并加以推廣應用,示范現代農業建設、農業高新技術企業的經營管理及成功經驗并加以推廣應用。園區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內外現代農業新技術、先進設施和科學管理模式,形成先進適用的現代農業技術組裝模式與經營管理模式,使其成為技術新、產出高、效益好的現代農業示范的樣板。
(2)產業孵化功能。園區是產業培育的主體,以現代農業園區為載體,通過孵化良種繁育、農產品加工產業、水產和物流產業進行示范帶動。以農業科教單位與專家學者的有關成果、專利為基礎,引進風險投資機制,使園區成為技術創新和新技術、新品種集成的主體,新技術、新品種在園區內通過孵化、中試到逐步推廣,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3)集聚擴散功能。在推動和促進園區建設和發展的同時,示范區具有較強的向外輻射擴散、帶動周邊地區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同時,園區可以利用自身的技術、政策和信息優勢,吸引、孵化、帶動一大批農民進行現代農業生產,使示范區成為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和農業科技產業發育與成長的源頭。
(4)科普培訓功能。園區展示現代農業技術、優良品種、先進設施等,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對中小學生進行科普教育;園區對現代農業高新技術進行集成和孵化,并加以示范推廣,積累發展現代農業的經驗,對農產品加工、管理、經營,使其增值取得經濟效益,通過有計劃的教育培訓,將成熟的技術和經驗傳授給農民,引導農民走向致富道路。
(5)旅游觀光功能。園區的建設,既保持農業的自然屬性,又有新型農業設施的現代氣息,加上生態化的整體設計和常年進行名特優瓜果、蔬菜、林果生產與示范,形成融科學性、藝術性、文化性為一體的人地合一的現代農業觀光景點。通過現代生態農業優美的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濃郁的田園風光、現代生產設施與科學技術及安全優質的生態產品吸引城市居民觀光、旅游。
四、 建設目標
1、總體目標
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大力建設現代農業”的號召和“科教興農”的戰略,以發展現代高效農業、農產品深加工、休閑觀光農業為總目標,把園區建設成為現代農業技術示范基地、優質綠色大米生產示范基地、高效園藝生產示范基地、特種水產生產示范基地、生態觀光旅游農業示范園區,最終建成產業相互協調、經濟效益顯著、科技水平領先、物質裝備先進、運行機制良好、生態環境優美、有較強示范輻射能力的現代農業園區。
2、具體目標
(1)建設目標。用3—5年時間,建成一個面積30000畝的科技農業示范園區,并示范帶動周邊50000畝。形成兩個亮點:科技農業和觀光旅游農業。建設完善三大板塊:現代科技農業示范板塊、優質綠色農產品生產區域板塊、休閑觀光生態旅游板塊。健全完善四大體系:一是良種引種繁育體系,二是農機應用服務體系,三是農業科技技術體系,四是完善農村三大合作體系。建成五大基地:優質糧油生產基地10000畝、特種水產養殖基地5000畝、高效設施農業園藝基地6000畝、科技農業試驗示范基地4000畝、生態休閑觀光旅游基地5000畝。打造提升六大產品品牌:一是優質的綠色、有機大米,二是高檔優質的無公害水生蔬菜,三是標準化養殖的優質魚、蝦、蟹,四是特色高效的無公害瓜果,五是優質水稻良種,六是肖甸湖休閑觀光生態旅游基地。
(2)三大效益。經濟效益:立足“科技化、規?;?、產業化”,進行現代農業生產,使園區農田年均畝效益達2500元以上,大力發展農業觀光旅游,拓展同里旅游業的空間與內容,增加旅游業收入。農民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社會效益:為市場提供優質綠色、有機大米4000噸,優質綠色蔬菜、瓜果3萬噸、優質特色水產品5000噸,為城鄉居民提供休閑觀光優越的活動環境,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現代農業的發展。生態效益:充分發揮園區優勢,實施循環生產、清潔生產,進一步涵養水源、保持土壤、凈化空氣,為本地區提供綠色屏障。
五、具體工作
1、借助城鄉一體化改革配套東風,加快科技農業示范園基礎建設。同里鎮是蘇州市確立的城鄉一體化配套改革先行區,位于同里科技農業示范園內的“吳江市萬頃良田建設工程”的規劃方案,已于近日通過了省國土廳組織的專家論證。通過“萬頃良田建設工程”的實施,加快推進園區“三集中”工作。計劃用3年時間完成區內農戶拆遷、土地平整、基礎設施建設,遷移園區內居民819戶,整治土地10037畝,在2009年至2011年的建設期內,建成吳江市最大的連片高標準農田,增加有效耕地面積867畝,同時通過土壤改良,提高耕地質量,優化土地利用布局,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為園區建設發展打下扎實基礎。
2、借助創建國家級濕地公園,加快推進肖甸湖生態農業旅游配套建設。2009年,肖甸湖濕地公園建設項目被列為吳江市重點建設項目,我們將以創建國家級濕地公園為契機,進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游客服務中心、森林會所、停車場、園內道路、橋梁、旅游休閑設施等配套設施,建設集生態游憩、休閑養生、農莊生活體驗和農耕文化展示為一體的、完整而豐富的江南水鄉農業生態旅游體系。
3、借助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力量,著力提高園區的科技含量。通過掛靠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進一步推進園區現代農業的深度開發,推動水產養殖、中藥材種植等傳統產業的提檔升級;進一步加快現代農業廣度開發,充分利用同里豐富的文物資源、優美的水鄉風光,加快開發一批與古鎮旅游相配套、鄉土氣息濃郁的旅游觀光農業基地,努力形成以農為本、以村為基的農家樂、漁家樂特色農業旅游形態,拓展同里旅游的空間。
4、借助多方力量多元投入資金,加快園區各類經營實體的創立運轉。園區計劃總投資11.1億元,到目前為止,已經投入資金8000萬元,其中同里科技農業示范園已經投入了3000萬元,肖甸湖濕地森林公園已經投入了5000萬元,計劃再投入10.3億元,其中同里科技農業示范園5.3億元,肖甸湖森林濕地公園投資5億元,為此,一是加快招商引資。通過招商引資,積極吸引國外資金、工商資本投資園區建設,參與園區科技開發,積極吸引國內外大公司、高科技企業、風險投資機構到園區投資創業。二是加大社會融資力度。利用同里農村投資建設有限公司這一市場化運作平臺,廣泛融資。通過“三大合作”等方式,加強引導廣大農戶以勞動力、資金、技術等各種生產要素 以承包、入股等形式參與園區建設。三是吸引金融資本。爭取金融部門加大對園區的貸款扶持力度,把園區建設作為信貸支農重點,適當放寬擔保抵押條件,簡化審批手續,并給予適當貸款利率和時間上的優惠。
六、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一是健立園區管理機構。成立園區管委會,管委會代表政府行使管理職能,主要作用是協調各部門和園區的關系以密切和加強合作交流,為園區發展提供有效的政策指導,加強對園區內企業的管理監督,為企業和農戶提供服務。二是科學規劃園區建設。確立園區引領同里現代農業發展的功能定位,及時修編和完善農業園區的發展規劃,調整園區的發展方向、發展重點,建立規劃動態管理機制,提高規劃的指導作用??傮w布局要進一步完善并融入同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環境,力爭辦出具有同里特色的現代農業園區。三是建立目標責任制。為了保障園區建設順利實施,必須強化目標責任制度,使每一項建設工程,每一項工程的進度都制定出相應的目標,實行目標管理。四是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主要包括工程建設招投標及資金撥付使用監督機制。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應加強工程監理,以保證工程質量和實施進度。
(2)實施政策扶持。一是財政、稅收扶持政策。市財政支農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種子種苗工程資金向園區建設傾斜。二是園區建設用地與土地流轉政策。在保障農民利益的前提下,統籌完善土地利用和城鄉規劃,積極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試點,加大土地整理置換工作力度,統籌推進園區耕地資源、建設用地資源、公共服務資源有效有序集聚。對園區內整村土地流轉糧油種植,給予每畝300元的補貼。三是鼓勵科技人員進入園區創業政策。市政府每年拿出一定的獎勵資金對技術成果研究、推廣做出重大貢獻的科技專家、企業家給予重獎,鼓勵科技人員、管理人員到現代農業園區建功立業。
3、強化科技保障。一是探索園區科技創新模式。建立技術引進、開發+技術轉化與示范推廣+技術產業化,以及技術成果孵化基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的發展模式和機制,積極推進科技產業化,孵化和培育一批有強大競爭力的農業科技企業及企業集團,使園區成為農業科技成果引進、轉化和組裝集成的平臺。二是構建多元化科研投入機制。積極爭取國家資助園區科研項目,加大對園區科技項目、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扶持力度,同時以優惠的政策、靈活的管理機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和完善的基礎設施吸引農業科技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到園區開展農業科學技術研究。三是建立農業科技成果引進機制。利用科研院所、科技人員以及大專院校等機構和人員,組建專家評估委員會,對需要引進的科技項目進行充分論證,確保其先進性和適用性。四是建立農業高新技術的組裝集成體系。充分利用已經成熟化的高新技術成果,結合新引進的高新技術,建立技術組裝集成網絡,促進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
在線咨詢
日韩特黄无码视频免费,韩国福利视频网站,天天视频黄网站免,国产精品美女流白浆a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