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方案(2019-2020年)
發布時間:2018-11-30 |?來源: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
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是順應農業發展新趨勢、培育發展農村新動能的重要舉措,是有力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拓寬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渠道,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產業興旺的重要抓手,對我省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上率先取得突破、走在全國前列具有重要意義。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提升建設質量,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綠色生態為導向,以高質量發展、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中心,以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為重點,采取規范化、法制化、市場化的運作模式,立足優勢特色產業,聚力建設高標準規?;N養基地為依托、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現代生產要素聚集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促進農業生產、加工、物流、研發、示范、服務等相互融合和全產業鏈開發,創新農民利益共享機制,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高起點、高標準打造嶺南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先行區,為全省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動能新活力。
?。ǘ┌l展目標。圍繞“主導產業突出、現代要素集聚、設施裝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輻射帶動有力”的要求,2019年、2020年繼續開展以絲苗米、優質蔬菜、嶺南水果、花卉、南藥、茶葉、優質旱糧、蠶桑、食用菌、生豬、家禽、水產、油茶、天然橡膠、劍麻等為特色主導產業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活動,每年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50個,引領帶動全省現代農業加速提質增效,打造若干千億產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形成“百園強縣、千億興農”的農業產業興旺新格局,推動鄉村振興,奮力實現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鼓勵各地級以上市參照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的做法,結合實際,組織開展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為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做好儲備。
?。ㄈ┛冃繕恕,F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規劃合理,產業集中度高、精深度高和聚集度高,主導產業產值占產業園農業總產值50%以上;實施主體與農民建立了利益緊密的聯結機制,產業園內農民收入高于當地平均水平15%以上;生產技術先進、設施裝備領先、科技創新力強,全面實行標準化生產,培育知名度高的區域農業品牌,農產品基本實現“三品一標”認證,養殖業基本實現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建設模式和管理機制創新,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運營、農民受益、共享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二、建設條件及建設任務
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在高標準規?;N養基礎上,通過“生產+加工+科技+營銷(品牌)”,聚集現代生產要素,創新體制機制,形成了明確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區域范圍,建設水平領先的現代農業發展平臺。
?。ㄒ唬┙ㄔO條件。圍繞1個特色主導產業(或2-3個關聯度高的特色產業),符合“生產+加工+科技+營銷(品牌)”的全產業鏈要求,按照資源稟賦優越、產業特色突出、生產鏈條完整、資源要素集聚的原則,突出產業園的技術集成、產業融合、創業平臺、核心輻射等主體功能,引領推動區域農業結構調整、綠色發展、農村改革、鄉村振興。申報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應符合以下條件:
一是規劃布局合理。產業園有明確地理界限和一定區域范圍(原則上3-5個鄉鎮),經縣(市、區)人民政府批準確定。每個產業園必須有一個建設規劃,經縣(市、區)人民政府批準實施;建設思路清晰,發展方向明確,全面統籌布局生產、加工、研發、示范、服務、旅游等功能板塊,配套發展物流、電商等產業;與當地產業優勢、發展潛力、經濟區位、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相匹配,符合當地經濟社會、生態保護紅線和農業發展規劃的要求,并與有關規劃相銜接;水、電、路、網絡、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備。省農墾總局負責所屬墾區產業園建設規劃的審批;省供銷社、省級農業教學科研院所及大型企業要與產業園建設所在縣(市、區)人民政府充分協商,組織制定本系統產業園建設規劃,經所在縣(市、區)人民政府同意后印發實施。
二是主導產業突出。以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為基礎,建設能夠提供滿足加工原料需求的高標準規?;N養生產基地,特別是農產品加工基礎較好,建立了從種苗供應、生產加工、技術服務到倉儲物流、營銷推介等關鍵環節的全產業鏈體系。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強、成果轉化率高,農業機械裝備設施、先進技術普遍推廣應用,互聯網+現代農業得到較快發展。
三是生產方式綠色。全面推行“一控兩減三基本”,實現農藥化肥使用量負增長,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模式廣泛應用。加強農業投入品管理,實行標準化生產,符合動植物疫病蟲害綠色防控要求,養殖業布局位于適養區且符合國家和省相關規定。著力創造條件為加工、物流企業集聚形成一個核心園區,重點解決環保污染問題。
四是增收機制完善。著力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做強富民興村產業,產業園實施主體與農民構建了穩定利益聯結機制,農民增收顯著。
五是規模經營適度。通過農民承包地入股、托管、土地流轉等方式,促進規?;恋刭Y源向新型經營主體集中,有效解決土地碎片化、生產松散化問題,生產性社會化服務業與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相匹配,農產品加工儲藏、物流、服務業等產后環節社會化服務體系健全。
六是品牌營銷突出。建立了區域公用品牌培育、發展、監管和保護制度,品牌影響力、知名度不斷提高。農產品產后商品化處理與銷售網絡健全,質量效益水平較高。建立了嚴格高效的優勢特色農產品質量安全管控機制,實現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全程可監控、質量可追溯、風險可控制、重大質量安全事件不發生。
七是政策支持有力。主導產業與產業園建設政策體系較為完善,在用地保障、財政扶持、金融服務、科技創新、人才支撐等方面有明確的政策措施,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八是管理機制健全。建立政府領導掛帥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工作協調機制和市場化運作機制,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運營、多方投入的建設格局。
?。ǘ┙ㄔO任務。參照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標準與要求,結合廣東省情農情,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圍繞以下任務開展建設:
一是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建設優勢特色產業引領區。依托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建成一批高標準規?;仙a大基地,培育一批農產品加工大集群和大品牌,形成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將產業園打造為品牌突出、業態合理、效益顯著、生態良好的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先行區,做強富民興村產業,形成一個產業園有一個突出的主導產業。
二是促進生產要素集聚,建設現代技術與裝備集成區。聚集市場、資本、信息、人才等現代生產要素,推進農科教、產學研大聯合大協作,配套組裝和推廣應用現有先進技術和裝備,探索科技成果熟化應用有效機制,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創新團隊和創業平臺作用,每個產業園對接一個專家服務團隊,將產業園打造成為技術先進、現代設施裝備配套加速應用的集成區。突出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在產業園建設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促進新舊動能轉換。
三是推進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發展,建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區。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將園區建設與鄉村休閑旅游及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融合發展,在標準化種養基礎上,生產、加工、收儲、物流、銷售、旅游、電商于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挖掘農業生態價值、旅游休閑價值、文化價值,形成現代種養區、加工物流區、休閑農業區、科技研發區、雙創孵化區、綜合服務區等功能區。
四是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業創新孵化區。通過土地碎片化互換、租賃、入股、托管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轉,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加強產業園與小農戶的有機銜接。鼓勵引導大型企業、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供銷合作社、產業化聯合體等經營主體,重點通過股份合作等形式入園創業創新,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搭建一批創業見習、創客服務平臺,鼓勵農民工和大學畢業生返鄉進入農業產業園創業創新,降低創業風險成本,提高創業成功率,將產業園打造成為新型經營主體“雙創”孵化區。
五是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建設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示范核心區。加快農業經營體系、生產體系、產業體系轉型升級,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促進農業競爭力提升和農民收入增加,樹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標桿,將產業園打造成為示范引領質量興農、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綠色發展的核心區。
六是創新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建設鄉村振興的樣板區。圍繞現代農業產業興旺對各類產業要素的配置效率提升需求,以完善農村產權制度與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加快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創新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重塑新型城鄉關系,率先在產業園建立城鄉融合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三、建設模式
全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要按照“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要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鼓勵支持各類主體投資,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源參與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
?。ㄒ唬┴熑沃黧w?,F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責任主體是縣(市、區)人民政府(跨縣域的由地級市人民政府負責),省農墾總局、省供銷社、省級農業教學科研院所,負責本轄區(或本系統)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統籌推進和組織管理工作。
?。ǘ嵤┲黧w?,F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實施主體是大型企業、農業龍頭企業、產業化聯合體、農民合作社,以及農業教學科研、技術推廣單位等,主要職責是按照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績效目標和任務清單,負責現代農業產業園的項目建設和運營,聯結帶動農民廣泛參與,與農民建立利益緊密聯結機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牽頭實施主體原則上是龍頭企業。省農墾總局、省供銷社、省級農業教學科研院所及大型企業應加強與承擔建設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所在地政府溝通協調,自覺接受各級人民政府和業務主管部門的監督和指導。
?。ㄈ┍O督主體?,F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監督主體是各級人民政府和業務主管部門。省農業農村廳負責指導全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牽頭制定方案、績效目標和支持政策措施,開展規劃指導、督促落實和績效評價等工作。省財政廳負責撥付省級補助資金,組織對財政資金使用開展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省審計廳負責對補助資金的分配管理使用進行審計。市縣人民政府、省農墾總局、省供銷社、省級農業教學科研院所負責本轄區(本系統)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監管工作。
四、申報和評審
2019年、2020年每年扶持粵東西北地區(含惠州、肇慶市和江門恩平、開平、臺山市,下同)建設5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省統一組織評審,擇優篩選確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名單(具備條件的少數民族地區和具有省級或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的,可優先考慮)。
?。ㄒ唬┥暾垟盗??;洊|西北地區各縣(市、區)、省農墾總局、省供銷社、省級農業教學科研院所及大型企業每年可申請建設1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同一產業不能重復申報,省農墾總局、省供銷社、省級農業教學科研院所及大型企業申報的產業園建設地點必須在粵東西北地區,并經產業園所在地縣人民政府同意,可不占當地縣的指標;特色主導產業帶跨縣域范圍的,可由地級市人民政府組織申報)。珠三角地區(不含惠州、肇慶市和江門恩平、開平、臺山市,下同)各市自行確定建設數量,報省農業農村廳備案。
?。ǘ┥陥蟪绦???h(市、區)人民政府向地級市人民政府申報,由地級以上市農業農村部門匯總,經市政府審核后報省農業農村廳;農墾墾區經省農墾總局審核同意后報省農業農村廳;省供銷社、省級農業教學科研院所及大型企業須經產業園所在地縣(市、區)人民政府同意后,直接報省農業農村廳。
?。ㄈ嵭惺〖壴u審。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寧缺勿濫的原則,省農業農村廳組織以現場核查為主的專家評審方式,擇優提出擬建設名單并公示,報省政府審定,報省財政廳備案。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對珠三角地區自籌資金建設的現代農業產業園進行現場核查,符合條件的報省政府同意后,公布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五、資金使用和管理
?。ㄒ唬┲С址绞?。省財政對經省政府批準建設的粵東西北地區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給予資金補助。鼓勵珠三角地區積極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自行安排建設數量,自籌建設資金。鼓勵符合條件的地方爭創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ǘ┵Y金用途?,F代農業產業園省級財政補助資金圍繞六大建設任務范疇,按照突出重點、集中使用的原則,結合當地實際,重點用于補短板、強弱項。鼓勵支持區域公用品牌創建、加工工藝研發及系列產品開發、聯結農戶的物流電商平臺、貸款貼息撬動社會資本投資等方面;允許支持農業設施、農業機械裝備、土地流轉、產業融合、科技研發與信息支撐等方面;不得用于建設樓堂館所,不得用于企業經營性開支(包括日常成本費用開支、職工薪酬及社會保險費用、臨時人員勞務費用、非正常成本費用開支)和債務等一般性支出。
?。ㄈ┵Y金管理。落實壓實市縣責任,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現代農業產業園資金使用方案審批和組織管理工作(跨縣域的由地級市負責)?,F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牽頭實施主體負責組織實施主體按照績效目標和任務清單,依法依規制定省級財政補助資金使用方案,經縣(市、區)人民政府審批后實施,報地級市人民政府和省農業農村廳備案。省農墾總局、省供銷社、省級農業教學科研院所負責審批和管理本系統承建的產業園省級財政補助資金使用方案,報省農業農村廳和產業園所在縣(市、區)人民政府備案。省級財政補助資金安排使用,嚴格執行《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園財政資金管理規定(試行)》(粵農農規〔2018〕2號)的規定。各個實施主體必須設立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專賬,實行專賬管理,定期報送資金使用情況。各地申報現代農業產業園時,必須選定牽頭實施主體(含銀行賬戶信息)。省農業農村廳組織評審后提出擬建設名單并公示,報省政府審定,并負責預算執行。省財政廳按省農業農村廳報請省政府審定的意見將省級補助資金直接撥付給各現代農業產業園牽頭實施主體。省級農業農村、財政、審計部門負責做好資金使用監督檢查、績效評價和審計工作,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和預防職務犯罪等工作。
?。ㄋ模┕膭疃喾酵顿Y。廣東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農業信貸擔保資金優先支持,鼓勵地方政府按規定統籌各類渠道資金集中支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各級財政資金要發揮引領撬動作用,引導工商資本投資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創新金融服務方式,鼓勵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對現代農業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予以支持;鼓勵商業銀行為新型經營主體開發低息、中長期貸款產品,為入園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鼓勵地方設立風險補償基金、擔?;?,對入園企業予以增信,帶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加大建設支持;鼓勵將主導產業農產品納入地方農業保險保障范圍,探索開展特色農產品生產收入保險試點。
六、建設要求
?。ㄒ唬┘訌娊M織領導,壓實主體責任。建立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協調機制,統籌協調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h(市、區)人民政府、省農墾總局、省供銷社、省級農業教學科研院所要充分落實主體責任,建立園長制,主要領導擔任園長。要創新體制機制,加大投入力度,確保取得成效?;洊|西北地區各市縣要將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與脫貧攻堅等工作緊密結合、協同推進;珠三角地區市縣要發揮資金、市場、人才等優勢,高質量建設,在全省率先作出示范。
?。ǘ┘訌娨巹澮龑?,明確建設任務?,F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事關鄉村振興戰略,省農業農村廳要加強調查研究,指導各地科學編制規劃,做實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庫。地方政府和農墾、供銷部門、省級農業教學科研院所要按照做強富民興村產業、促進產業興旺的要求,結合本地本系統實際,補齊發展短板和弱項,編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規劃,制定實施方案,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確定發展目標、明確重點任務,完成建設任務。省直有關部門按照職能分工支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
?。ㄈ┞鋵嵎龀终?,加大支持力度。省農業農村廳牽頭會同省有關部門制定落實“1+N”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支持保障政策體系。省直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工作職能,制定出臺支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政策措施。各地要統籌整合資源,制定扶持優惠政策,爭取對入園企業的用地、用水、用電及稅收等實行優惠政策,創新投融資方式,引導社會資本、工商資本更多投入產業園建設。
?。ㄋ模┘訌娬{研指導,做好績效評價。省農業農村廳建立健全廳領導班子和處室掛鉤聯系產業園建設工作制度,各地參照省的做法,建立市級農業農村部門和縣(市、區)人民政府領導掛鉤聯系產業園建設制度,加強產業園建設工作指導,協調解決困難問題。發揮省內外科研院校作用,落實產業園專家服務團隊對接服務機制,突破產業科技短板和薄弱環節,提高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水平。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及時開展年度和年終績效評價工作。
?。ㄎ澹┘訌娦麄饕龑?,營造良好氛圍。各地要加大產業園宣傳力度,注重利用各類媒體,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創新宣傳模式,廣泛發動企業、農民積極參與,營造良好氛圍。加強信息報送,及時總結推廣經驗做法,探索產業園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模式,為全國提供廣東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