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9-2020年度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實施方案
發布時間:2019-11-14 |?來源: 湖北省農業農村廳
去冬以來,全省各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省政府農建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履行職責,采取有力措施,圓滿完成了2018-2019年度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任務。為了貫徹落實好農業農村部、水利部以及省委、省政府關于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決策部署,確保順利完成今冬明春建設任務,迅速掀起冬春農田水利建設高潮,根據我省實際,現制定湖北省2019-2020年度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實施方案如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切實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按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總體要求,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切實抓住冬春有利時節,緊緊依靠群眾,組織和凝聚社會各方力量持續深入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保障我省糧食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態安全以及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指標
2019-2020年度全省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力爭總投資、投放機械臺班(套)、完成工程量及主要效益等指標較上年穩定增長,農民投工投勞保持一定水平。
(一)資金投入。計劃完成總投資260億元,其中,中央投資162億元,省級及地方各級財政78億元,群眾和社會資本投入20億元。
(二)投工投勞。計劃農民投工投勞3.8億個。
(三)投放機械。計劃投放機械280萬臺(套)。
(四)完成工程量。計劃完成工程20萬處,土石方5億立方米。
(五)綜合效益。新增高標準農田面積340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3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28平方公里,新增農村供水受益人口365萬。
三、實施重點
針對今年全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過程中暴露出的突出問題,圍繞鄉村振興、脫貧攻堅、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等“三農”重點任務,因地制宜突出抓好六大工作重點。
(一)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今年全國新增8000萬畝高標準農田的量化目標任務,是國務院確定的2019年度重點工作并被列為大督查的重要內容。農業農村部已下達給我省的340萬畝建設任務,爭取中央投資34多億元。這是必須要按時間保質保量向中央交帳的剛性任務,不僅是經濟任務更是政治任務。各地務必要把思想、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政策措施和目標任務上來,真抓實干,統籌推進,確保能按時保質保量向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硬帳硬結。
(二)突出抓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設。2019年,我省實施了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碾盤山水利水電樞紐工程、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中小河流治理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今冬明春要按照既定目標,搶抓建設進度,力爭鄂北工程年底實現通水。同時,加快推進碾盤山水利水電樞紐工程、洪湖分蓄洪工程、荊江分洪區近期重點工程、黃蓋湖防洪治理工程建設,按計劃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任務。繼續抓好水利補短板“四項任務”(重點易澇地區12處泵站、五大湖泊湖堤加固、入江主要支流治理、480座小型水庫加固),確保年底如期實現結賬。
(三)突出抓好排澇抗旱體系建設。排澇抗旱能力不足問題是我省的突出問題,是農田水利的明顯短板。要抓緊抓好平原湖區重點易澇地區排澇泵站、閘站等工程建設,增加排水能力。繼續抓好28個主要支流治理、85個中小河流治理及中小河流重點縣項目,全力加強大中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山洪災害防治、農村基層防汛預報預警體系建設和重點山洪溝治理工程,按時完成9處大型水閘泵站更新改造項目工程建設。要組織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發揮農民群眾主體作用,在廣大農村大規模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要針對近幾年暴露出來年年連旱、四季連旱突出問題,系統分析蓄水、調水、節水,從水空間、時間、總量、效率等綜合因素,全力做好我省抗旱補短板工作。要結合2019年部分地區持續高溫干旱,有針對性的開展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增強抗旱能力。對現有的小塘堰、小水窖等蓄水工程清淤擴容、整修配套,增加蓄水能力。對老化失修的機井、泵站和灌溉設施修復改造,恢復抗旱能力。加快推進灌排骨干工程建設,全面完成8個大型灌區、40個重點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及23個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繼續大規模疏浚河渠、整治田間渠系,不斷提高灌排工程配套率、完好率和保證率。因地制宜新建一批小型蓄、引、提水和集雨工程,不斷提高抗旱能力。
(四)不斷加強民生水利工程建設。扎實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全省計劃完成惠及365萬人的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任務,已完成投資23.53億元,受益人口299.2萬人,年底要如期實現既定目標。抓好5個農村小水電等一批農業、水利產業扶貧項目,通過收益補貼、解決就業、結對幫扶、產業發展等方式幫助貧困人口脫貧解困。
(五)突出抓好農村生態環境建設。要以美麗示范村建設項目為抓手,聚焦群眾關心的灌溉排水、農田道路、污水治理等切身利益。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大農村河渠疏浚、河塘整治,美化村容村貌,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持續推進“十三五”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把河流生態修復作為老舊電站增效擴容改造的重要內容,積極采取工程和技術措施修復河流生態。抓好坡耕地等30個國家級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如期完成治理水土流失528平方公里的任務。繼續抓好河湖水系連通和水資源節約與保護項目,促進農村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六)積極謀劃“十四五”農田水利項目。要切實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田水利發展“十三五”“十四五”兩個規劃的謀劃銜接,提前啟動“十四五”規劃前期研究。農業農村部門要切實履行好農田建設的重要職責,從長計議,著眼于實現鄉村振興謀劃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區域化整體建設,推動田水林路電綜合配套,同步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加快實現從單一目標任務向全面服務鄉村振興和社會經濟發展轉變,達到“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電配套、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持續高產穩產”的綜合要求,實現高標準農田數量、質量、生態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有機統一。水利部門要加快推進鄂北二期工程、“一江三河”水系連通、引江補漢、引徐濟安、引隆補水、農村水系連通、70個重點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等前期工作。及時編報投資建議計劃,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委提前下達投資,確保我省農田水利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四、工作措施
各地要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加快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構建保障體系,推動今冬明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順利開展和各項任務全面完成。
(一)切實加強領導,層層落實責任。各地要建立由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為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全力抓,其他領導配合抓的領導責任制。要充分做好農業農村工作與水利工作對接,大水利與小水利對接。實行防汛抗旱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連鎖責任制,將建設任務分項目、分區域、分流域、分工程包干負責,責任到人,一抓到底。層層落實目標責任制,將工程建設的每一項任務登記造冊、媒體公示,落實到具體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強化目標責任制管理,建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績效考核和獎懲激勵機制,把完成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目標任務和工程效益,作為考核各級領導班子政績和行政效能的重要內容。要采取有效措施組織發動群眾參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切實做到縣縣有重點、鄉(鎮)鄉有任務、村村有現場、組組有行動。
(二)科學統籌規劃,制訂建設方案。各地要堅持民生優先、突出重點,規劃先行、科學治理,特事特辦、務求高效,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統籌兼顧、應急謀遠的原則,依托本地鄉村振興規劃、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規劃和年度各類支農涉水項目資金計劃,結合高標準農田、美麗鄉村、農村交通、產業發展、板塊基地、清潔家園和城鎮建設,高標準編制本地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方案,因地制宜安排縣鎮村三級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任務,山水林田路湖草統籌兼顧、綜合治理。
(三)多方籌集資金,加大投入力度。堅持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深化農村投融資體制改革。不斷加大投入,不等不靠開展高標準農田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各市、縣要通過財政預算安排、整合涉農資金、爭取銀行信貸、申請地方政府債券、引導社會投入等多種途徑,加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入。用足、用好、用活各項惠農惠民政策,撬動社會資本特別是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投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全面推行農田水利工程“以獎代補”“先建后補”“一事一議”等模式,引導受益農戶和其它經濟組織投入農田水利工程建設。
(四)競進提質增效,強化建設管理。要加快構建政策引導、規劃統籌、制度約束、監督管控和考核評估的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模式。對重點水利工程,嚴格“四制”管理,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按縣域或項目類型集中組建項目法人負責建設管理,要強化對項目法人的規范組建和監督管理,因地制宜推行農田水利工程代建制、設計施工總承包等模式,實行專業化社會化建設管理。對跨村、跨鄉、跨縣的流域性工程,市縣鎮(鄉)政府要強化“統”的功能,鄉鎮主體、流域會戰、統一謀劃、統一實施。要研究制發施工細則、質量管理規定和工程驗收標準,完善責任公示制,落實工作督辦檢查制度。要強化工程質量監管,堅持“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實行農田水利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確保工程安全。要落實工程資金??顚S?,“三堂會審”制度,每一筆項目資金必須嚴格程序。要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會議制度、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安全檢查制度、安全生產獎罰制度、員工安全教育與培訓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要落實工程建設領域廉政主體責任,簽訂廉政建設責任狀,全面加強農田水利行業廉政風險防控和項目建設全過程管理。
(五)強化檢查督辦,嚴格問責制度。全面強化項目跟蹤監管,進一步加快全省高標準農田和農田水利投資計劃執行,對重點任務工程進行分析和梳理,采取清單管理、掛圖作戰、精準調度、月度通報、包片聯系、隨機抽查、明察暗訪等辦法,督促指導各地嚴格管控保質量,搶時大干保進度,確保年度建設任務圓滿完成,實現高標準農田和農田水利建設任務質量、進度、效益三統一。省、市、縣要組派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組,深入村組督促指導高標準農田和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要建立健全督辦落實、績效評價和激勵約束機制,把高標準農田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納入政府工作目標考核。對組織不力、進度滯后、問題嚴重的重點地區或重點項目,落實專人駐點跟蹤,約談相關責任人,實行精準督辦;對面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檢查督導,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對檢查督辦發現的問題,做到有通報、有反饋、有整改,確保執行政策不走樣、落實任務不打折。同時,充分發揮紀檢、監察、審計、稽查等部門作用,共同做好全程跟蹤督導檢查,幫助優化方案,解決資金、項目建管等難題,抓好高標準農田和農田水利工程關鍵環節和重點部位的督查,確保工程、資金、生產、干部四個安全。
(六)深化農田水利改革,創新建管機制。要深化農業水價改革,既不增加農民負擔,又促進農業節水,創造有利于農田水利發展的市場環境。要創新投融資體制,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利用民辦公助、稅收優惠、信貸支持、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農田水利建設。要深化農田水利產權制度改革,通過承包、租賃、拍賣、股份合作等方式促進產權流轉,明晰所有權、放活經營權、保障收益權,盤活存量、擴大增量、滾動發展。要促進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護體制改革,積極探索農田水利工程分級管理、分類管理、專業管理、群眾管理的模式和途徑,建立農田水利“部門協同、上下聯動、共同監督”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長效管護機制,實現管理規范化、制度化和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