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若干措施
發布時間:2019-10-23 |?來源: 江蘇農業網
   小農戶是家庭承包經營的基本單元。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小農戶家庭經營仍是我省農業的重要經營方式。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中辦發〔2019〕8號),提升我省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能力,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夯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如下措施。
  一、提升小農戶發展能力和水平。將小農戶作為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重點培訓對象,利用我省涉農院校和就近的基層農廣校、鄉鎮社區教育中心、農民田間學校、村民學堂等,開展種養技術、經營管理、農業清潔生產、生態文明、鄉風文明、法律法規等培訓,提高小農戶農業生產、市場經營、內部管理和裝備運用能力,幫助其發展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到2022年,每年培訓小農戶12萬人以上。采取減免學費、送教下鄉、半農半讀等形式,支持小農戶接受涉農專業中高等學歷教育。加強技術指導、創業孵化、產權交易、示范宣傳等公共服務,完善配套設施,提高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能力。加大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力度,增強小農戶的法治觀念。
  二、改善小農戶物質技術裝備條件。遴選推廣適宜小農戶的實用輕簡裝備和技術,創新共享共用模式,提升小農戶生產技術裝備水平。推進農科教結合、產學研銜接,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組織科技專家駐村駐點,向小農戶提供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等培訓和技術指導。加快推廣運用“農技耘”APP等農業科技服務云平臺,為小農戶提供“全天候、保姆式”農業科技服務。鼓勵通過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方式,支持村集體組織小農戶開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管護。綜合治理零散農田,完善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綜合配套,為小農戶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奠定基礎。在推進蘇北地區農民住房條件改善過程中,統籌兼顧好小農戶的生產生活需求。
  三、支持小農戶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引導小農戶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特色食品、特色制造和特色手工業等鄉土產業,布局建設一批家庭工場、手工作坊、鄉村車間,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特、一縣一業。鼓勵支持小農戶廣泛運用優質糧食品種,發展經濟基礎較好、技術水平較高的蔬菜園藝作物和標準化生態健康養殖。有條件的地區應加大稻田綜合種養、“水稻+”“玉米+”等綠色高效技術模式推廣運用力度。大力拓展農業功能,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生態等產業深度融合,支持小農戶發展康養農業、創意農業、休閑農業及農產品初加工、農村電商等,延伸產業鏈和價值鏈。鼓勵在小城鎮建設返鄉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等,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升小城鎮服務小農戶功能。
  四、啟動家庭農場培育計劃。鼓勵有長期穩定務農意愿的小農戶穩步擴大規模,培育一批規模適度、生產集約、管理先進、效益明顯的農戶家庭農場。鼓勵各地通過發放良技良藝良法應用補貼、支持農戶家庭農場優先承擔涉農建設項目等,引導農戶家庭農場采用先進科技和生產力手段,提升經營效益。指導農戶家庭農場開展標準化生產,建立可追溯生產記錄,加強記賬管理,提升經營管理水平。
  五、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聯農帶農作用。堅持農戶成員在合作社中的主體地位,支持合作社加強對農戶成員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積極發展“農戶+合作社”“農戶+合作社+工廠(公司)”等模式。健全合作社盈余分配機制,按規定完成優先支付權益。扶持全省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成為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護主體。鼓勵基層供銷社創建綜合性合作社,廣泛吸納小農戶參加。支持龍頭企業通過訂單收購、保底分紅、二次返利、股份合作、吸納就業、村企對接、牽頭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等多種形式,將小農戶納入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鼓勵返鄉下鄉人員采取多種形式與小農戶聯合創業。
  六、引導小農戶開展合作與聯合。支持小農戶通過聯戶經營、聯耕聯種、組建合伙農場等方式聯合開展生產,共同購置農機、農資和接受農業社會化服務,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引導同一區域同一產業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依法組建產業協會、聯合會,積極吸納小農戶參與。鼓勵和組織小農戶自愿以實物、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等作價出資創辦或加入農民合作社,支持組建以農戶家庭農場為主要成員的農民合作社。支持村集體或農村能人牽頭組織小農戶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提高土地規模經營水平。
  七、健全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發展小農戶急需的農資供應、綠色生產技術、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機作業、農產品倉儲烘干、初加工等服務領域。協同發展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專項服務與綜合服務,為小農戶提供多形式、多元化服務。支持供銷合作社、農墾企業組織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惠農工程,鼓勵供銷合作社等牽頭組建新型農業服務主體聯合會或協會,通過多種方式服務小農戶,提升小農戶市場競爭能力。加快發展面向小農戶的托管式、訂單式、一站式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建設一批“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組織實施中央財政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項目,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為小農戶提供農業生產公益性服務。
  八、推進面向小農戶的產銷服務。推進農超對接、農企對接、農校對接、農批對接、農社對接,開展多種形式的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拓展小農戶農產品營銷渠道。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互聯網思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能力的新型農產品經紀人和合作社帶頭人,帶動小農戶生產銷售特色農產品。實施供銷郵政服務帶動小農戶工程,支持縣級供銷合作社加快打造縣域農產品銷售公共平臺。加快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充實縣域電商運營中心、鄉村服務站點營銷、物流配送、電商店孵化等功能,推進“一村一品一店”建設。打造一批競爭力較強、知名度較高的特色農業品牌和區域公用品牌,讓小農戶分享品牌增值收益。鼓勵農業經營主體自建電商平臺,發展網上批發、直供直銷、訂單配送等,引導市場主體建設主要農產品數字化全產業鏈電商平臺,促進小農戶、基地、市場緊密結合。
  九、穩定完善小農戶土地政策。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確保承包經營權證書發放至承包農戶手中,為小農戶“確實權、頒鐵證”。引導小農戶自愿通過村組內互換并地、土地承包權退出等方式,促進土地小塊并大塊,逐步形成一戶一塊田。落實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辦法,妥善調處流轉糾紛,保護小農戶土地承包權益。依法穩妥規范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發揮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抵押登記、抵押物價值評估和處置、風險補償基金和融資擔保等政策綜合效應,鼓勵小農戶參與土地資源配置并分享土地規模經營收益。統籌用好土地計劃指標,各市縣在每年省下達的土地利用計劃中,安排不低于5%的計劃用于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十、強化小農戶的政策支持。將帶動小農戶數量和成效作為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評優創先、政策扶持、項目傾斜等的重要依據。充分發揮財政杠桿作用,鼓勵各地采取貼息、獎補、風險補償等方式,撬動社會資本投入農業農村,帶動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財政支農項目投入形成的經營性資產,可以折股量化給小農戶特別是低收入農戶,讓小農戶享受分紅收益。貫徹落實中央對小農戶生產的普惠性補貼政策和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者補貼政策。健全小農戶生產技術裝備補貼機制,按規定加大對丘陵山區小型農機具購置補貼力度。
  十一、提升金融保險服務小農戶水平。建立健全小農戶信用信息征集和評價體系,探索完善無抵押、無擔保的小額信用貸款政策。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依法依規適度下放涉農信貸審批權限,簡化業務流程,研發額度小、頻度高、季節時限性較強的特色貸款產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度擴大農業農村貸款抵押物范圍。支持農村商業銀行回歸支農支小本位。鼓勵各類持牌金融機構或組織在依法合規前提下為小農戶提供金融服務。探索“陽光信貸”與微貸“融合+創新”,提高“陽光信貸”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覆蓋面。發揮我省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的作用。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增品、提標、擴面,支持保險機構開發與小農戶生產關系密切的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價格保險、收入保險、指數保險、大災保險等險種,推廣農房、農機具、設施農業、漁業等保險品種,鼓勵探索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建立第三方災害損失評估、政府監督理賠機制,確保受災農戶及時足額得到賠付。加大針對小農戶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力度。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統籌兼顧好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和扶持小農戶的關系,既注重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又重視發揮好小農戶在農業農村現代化中的作用,把貫徹落實扶持引導小農戶政策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政策共同作為農村基層工作的重要方面,在政策供給、工作部署、財力投放上加大工作力度,齊頭并進,確保以上各項措施在2022年完成。農業農村部門要發揮牽頭組織作用,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作配合,完善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要做好政策宣傳,加強調查研究,及時掌握小農戶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系統總結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新經驗新做法新模式,營造促進小農戶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
中共江蘇省委辦公廳2019年9月30日印發
?
在線咨詢
日韩特黄无码视频免费,韩国福利视频网站,天天视频黄网站免,国产精品美女流白浆a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