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加快推進全省富硒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發布時間:2019-11-14 |?來源: 江西省農業信息中心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有關部門:
  為切實把富硒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進一步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雙向轉換通道,加快推進富硒農業發展,推動我省農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立足綠色生態、富硒資源優勢,以培育“天然富硒農產品”為重點,以“營養、好看、好吃、好賣”為產品定位,因地制宜發展“優勢農產品+富硒”,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科技支撐、融合發展,加快推進我省富硒農業發展步伐,把富硒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推動富硒農業成為現代農業新的增長極。
  二、主要目標
  加快培育“贛西富硒區、贛南富硒區、環鄱陽湖富硒區”三大產業板塊,建設富硒農業產業創新體系與社會化服務體系,開發一批品質優、市場好、效益高的優質富硒農產品,高標準建設一批富硒農業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富硒農產品品牌,制定一批富硒農產品質量標準和技術規范,構建產品多元、鏈條完備、品牌響亮、服務體系完善的產業發展格局。力爭到2022年,全省富硒農業綜合產值達600億元以上,全省富硒農業基地面積300 萬畝以上,富硒農產品認證200個以上,省級以上涉硒龍頭企業50家。
  三、重點任務
 ?。ㄒ唬┛茖W編制規劃。開展富硒資源調查,進一步查明全省富硒土壤資源分布情況,完善重點區域土壤硒含量數據庫和天然富硒動植物的資源庫,為科學利用硒資源提供理論依據和前沿基礎研究支撐。結合全省富硒土壤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現狀,科學編制全省富硒農業發展規劃。有關涉硒市、縣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抓緊制定適合鄉村特色產業的開發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和方向。按照“主導產業突出、多產業并行”發展思路,重點打造“贛西富硒區、贛南富硒區、環鄱陽湖富硒區”三大產業板塊。贛西富硒區重點發展富硒大米、富硒中藥材、富硒畜禽、富硒康養等產業;贛南富硒區重點發展富硒蔬菜、富硒水果等產業;環鄱陽湖富硒區重點發展富硒水產品、富硒茶葉等產業。通過三大產業板塊的聯動發展,推進全省形成富硒農業生態化、集約化、標準化發展格局。[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有關市、縣(區)人民政府負責]
 ?。ǘ┙ㄔO示范基地。根據不同區域、不同產業的發展情況,重點建設一批有規模、有標準的富硒水稻、富硒蔬菜、富硒中藥材、富硒茶葉以及其它經濟作物等種植類示范基地和富硒生豬、家禽、水產養殖示范基地;突出抓好涉硒企業總產值在5000萬元以上和富硒農產品產值在2000萬元以上的富硒精深加工示范基地。通過富硒種養示范基地和富硒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建設,示范帶動全省富硒農業發展。[省農業農村廳、省科技廳、省林業局,有關市、縣(區)政府等負責]
 ?。ㄈ┡嘤洜I主體。鼓勵引導涉硒企業擴大規模、股權重組,力爭用2—3年時間打造若干個在全國影響力的涉硒龍頭企業。突出富硒農業招大引強,吸引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來贛投資開發富硒資源,重點瞄準知名科技型龍頭企業參與富硒農業發展。鼓勵支持涉硒企業健全完善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培育一批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參與富硒農業,實現小農戶與富硒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帶動農民增收。[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有關市、縣(區)政府等負責]
 ?。ㄋ模┩苿尤诤习l展。以“硒+N”模式,發展“硒+農業”“硒+加工”“硒+康養旅游”等新業態,大力開發富硒農業多種功能,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實現全省富硒產業融合發展。以富硒農產品開發為重點,大力發展富硒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做大做強優勢產業鏈,帶動種養業、食品加工業和物流業發展,提高富硒農產品附加值。大力推行“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經營模式,組建富硒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打造一批“富硒+休閑農業及鄉村旅游”精品旅游路線和“硒+康養旅游”田園綜合體,打通從農業生產向加工、流通、銷售、旅游等環節,實現富硒產業一體化發展。[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省科技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文旅廳,有關市、縣(區)政府等負責]
 ?。ㄎ澹┏懜晃放?。建立健全富硒農產品標識認證體系,完善標準標識監管機制,維護富硒品牌信譽與權威,打造我省富硒標識品牌。突出品牌培育,將富硒品牌納入“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品牌戰略,利用央視、政府網站、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推介江西富硒品牌,鼓勵企業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開設富硒農產品品牌旗艦店。面向沿海地區、面向缺硒地區,有重點、有步驟地在一線城市定期舉辦江西富硒農產品推介會,支持富硒農業主要富集區舉辦硒養會、硒博會,不斷提升江西“硒”引力,唱響江西富硒品牌。[省市場監管局、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有關市、縣(區)政府等負責]
 ?。娀萍贾?。整合全省資源,鼓勵現有富硒科研機構聯合國家有關科研機構、科技型龍頭企業,組建富硒農業研究院。引導富硒農業主要富集區打造富硒研究科技創新平臺,逐步構建富硒農業產業創新體系。柔性引進一批院士和全國知名專家,構建“權威專家+本土科研團隊+企業+合作社+基地”科研創新模式。以富硒農業龍頭企業為基礎,建設富硒產業工程研究中心,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建設富硒現代農業技術體系,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培訓基層科技人員和新型職業農民,提升富硒農業的科技水平。依托現有的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建立富硒農產品質檢中心,研究制定富硒農產品質量標準和技術規范,構建富硒農業標準體系,推動富硒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省科技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教育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有關市、縣(區)政府等負責]
  四、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將富硒農業發展納入我省現代農業發展領導小組,全省“一盤棋”高位推動。鼓勵和支持涉硒企業依法發起成立全省性富硒農業行業協會,負責富硒農產品生產技術指導、品質監管、品牌宣傳、市場合作等,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技術規程、統一品牌標識、統一宣傳推廣。推動涉硒市(縣、區)成立富硒產業園區,形成政府抓、協會帶、園區管的良性運行機制。[省農業農村廳、省民政廳,有關市、縣(區)政府等負責]
 ?。ǘ┘哟笳咧С?。統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項目資金,支持富硒經營主體建設富硒農業基地,支持涉硒企業開展富硒+農產品精深加工,支持科研機構開展富硒農業技術研發,支持富硒品牌建設。對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結構調整等的富硒經營主體,給予優先安排。統籌建設用地指標,支持涉硒龍頭企業開展富硒農產品加工。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富硒農業發展的投入,引導工商資本、社會資本進入富硒農業開發,形成財政扶持、企業主體、社會投入的多元化投融資方式。[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省金融監管局、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有關市、縣(區)政府等負責]
 ?。ㄈ娀麄饕龑?。充分發揮網絡、媒體、報刊等陣地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宣傳我省富硒農業的政策優勢和富硒農業特色優勢,營造良好的富硒農業發展環境。大力開展“硒保健”“硒營養”知識的科學普及和宣傳教育,推進全民正確認識富硒功能農業產品,做到科學補硒,引導大眾健康消費,讓“以硒為貴”理念深入人心,進一步擴大我省富硒農業的知名度。[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省科技廳、省衛健委,有關市、縣(區)政府等負責]
?
在線咨詢
日韩特黄无码视频免费,韩国福利视频网站,天天视频黄网站免,国产精品美女流白浆a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