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區2萬畝高標準農田 一鎮一特色 一村一亮點
發布時間:2022-11-01 |?來源: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
“這新做的路、新建的橋就是‘及時雨’,馬上收稻子車來車去,再不煩神了。”看著從前長著一人高雜草的土路,變成3.5米寬的水泥路,家住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江都區真武鎮廣豐村74歲村民葉蘭芳,笑得合不攏嘴。
今年,江都區將建設高標準農田2萬畝,總投資6200萬元,涉及丁伙、大橋、吳橋、真武4鎮9村。江都區農業農村局局長趙相平介紹,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堅持“一鎮一特色,一村一亮點”——在丁伙鎮,項目區沿著集鎮中心大道建;在大橋鎮,項目區圍著蕎麥田地轉;在真武鎮,項目區跟著連淮揚鎮高鐵跑……
在大橋鎮波斯村東河組,可以看到,一大片大紅、粉白的蕎麥花競相開放,10多位工人正在項目區忙著扎橋梁鋼筋。“波斯村有句俚語,‘波斯六家莊,蕎面疙瘩湯’。這里有種植蕎麥的傳統,所以4000畝項目區圍繞蕎麥田建設,力爭做大傳統特色,建一條田園觀光新路。”大橋鎮水務站站長王浩介紹,建成后的項目區覆蓋所有蕎麥田,并打造出一條紅旗河、波斯莊、蕎麥田觀光循環線。為保證工程質量和進度,項目區還建立主管部門、鄉鎮、監理、項目村、農民監督員“五位一體”的監督體制,保質保量施工。
“以前沒橋沒路,種田受罪,現在做路建橋,笑不動了!”看著相距不到百米的地方,兩座橋同時開工,住在橋口的波斯村村民王占銀發出幸福的感慨。
作為城區的“后花園”——花木名鎮丁伙,70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則以規劃中的集鎮“迎賓大道”為中軸線,在聯盟、紅橋、延慶三個村開展高效生態節水示范區建設。建成后,花木、稻田交錯,綠色、金色交織,勾勒出一幅鄉村振興的宜人畫卷。
趙相平說,眼下是施工黃金季,各鎮正搶抓施工進度。其中,真武鎮最快,已完成工程量50%,其他鎮也迎頭趕上,爭取在收稻前把路做好,后期進行溝渠、林網配套,確保年底前基本完成主體工程,明年3月接受上級驗收。
“以前這塊田,沒人愿意承包,每畝租金只有700塊錢,現在路、橋修好了,估計租金也要漲,搶著包田的人已經在排隊了。”眺望金燦燦的稻田和不遠處的連淮揚鎮高鐵,真武鎮廣豐村談莊組種田大戶趙士國話語中平添了幾分“甜蜜的煩惱”。
來源:揚州市江都區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