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結構調整示范縣建設政策解讀
發布時間:2018-07-23 |?來源: 網絡
  為貫徹落實全省農村工作會議和全省農業工作會議精神,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強化示范載體建設,推動主導產業提升、特色產業擴面、多元復合經營、產業融合驅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省農委日前啟動開展農業結構調整示范縣建設。相關政策解讀如下。
    一、農業結構調整示范縣建設的目標任務是什么?
    建設農業結構調整示范縣要以市場為導向,以縣(市、區)為單位,整體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和要素配置,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增加優質、專用、品牌農產品供給,豐富農業業態和功能,全面提升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及市場競爭力,示范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要聚焦“產業調特、產品調高、業態調新”,在縣域產業布局、品種結構、產品品質、功能拓展、產銷銜接等方面創新性地開展工作,推動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整體構建。通過示范建設,縣域內農業產業結構明顯優化,過剩低效產業比重下降,優勢特色產業進一步彰顯,經濟作物占比超過50%,特色作物生產增長10%以上;農產品質量品牌明顯提升,試點推進產業優良品種覆蓋率達90%以上,企業(合作社)農產品質量追溯率提高10%以上,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農業經營效益明顯增加,節本增效技術模式覆蓋面達80%以上,農產品產銷銜接通暢。
    二、農業結構調整示范縣要承擔哪些示范建設內容?
    示范縣要從綠色蔬菜、應時鮮果、花卉苗木、名優茶葉、食用菌、中藥材、品牌稻米、特糧特經、精品蠶桑、生態肉豬、地方肉禽、清潔蛋品、高品質奶、優質肉羊、特種畜禽、創意農業16個結構調整重點發展產業中,根據自身實際,篩選確定1-2個產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重點方向,先行突破,整縣推進。
    一是開展全產業鏈提升。建立健全從種子(種苗、種畜)到品牌商品,從種植(養殖)到加工銷售全程標準化生產和質量管理體系,推進生產技術、農機裝備、生產模式集成創新與示范,建立果蔬田頭初加工與冷鏈貯藏體系,全面應用農產品、果蔬園藝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強化多元產銷對接,提升產業效益。
    二是推動特色產業擴面。挖掘傳統特色農業優勢,強化品牌導向,引進示范對產業發展影響深遠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在示范區域內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從大到強,種植開發特色品種,振興茶葉、盆景、蠶桑、地方畜禽資源等歷史經典產業,做強一批區域公用品牌。
    三是促進產業業態調新。整合農村生產、生活、生態資源,積極推進農業與旅游、文化、教育、健康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科技型、文化型、功能型、生態型、服務型創意農業,培育主題創意農園和創意農業精品,示范提升一二三產融合水平。
    三、申請農業結構調整示范縣需要達到什么條件?
    農業結構調整示范建設工作,以縣(市、區)為單位制定整體方案并組織實施。參與農業結構調整示范建設的縣(市、區)需符合以下條件:(1)農業基礎條件好。全縣(市、區)耕地面積20萬畝以上,農業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優勢特色產業比較鮮明,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比較完善。(2)試點產業前景廣。農業結構調整工作目標明確、路徑清晰、方案合理;試點產業位于全省優勢區域,發展前景較好,已形成若干品牌,具備一定市場知名度,產品銷售比較暢通。優先支持歷史經典產業和具有區域公共品牌產業。(3)結構調整氛圍濃。全縣(市、區)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和職業農民培育程度較高,開展結構調整的意愿強,農業投資比較踴躍。(4)地方支持力度大??h(市、區)黨委、政府重視農業結構調整,建立組織協調機制,出臺農業結構調整相關土地流轉、主體培育、技術服務、品牌建設、市場營銷等政策措施,能夠投入一定比例配套財政資金。
    四、如何申報農業結構調整示范縣?
    各縣(市、區)有意愿承擔農業結構調整示范縣創建任務的,可向所在設區市農委進行申請,并根據“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科學研判國內外農產品市場需求及本地資源稟賦、產業要素等實際情況,合理確定縣域農業結構調整方向,編制示范建設方案。示范建設方案應明確產業調整方向、區域布局、調整路徑、示范典型培育等內容,制定調整目標、年度計劃和推進措施,列出相配套的品種、技術、模式等技術推廣清單。
    各設區市在縣(市、區)申請的基礎上,向省里擇優推薦1個縣(市、區)作為候選創建單位。省農委審核后,將從申報單位中選擇農業比重大、產業基礎好、創新創業氛圍濃、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的縣(市、區)作為2017年農業結構調整示范縣。
    五、建設農業結構調整示范縣有什么要求?需要堅持哪些原則?
    農業結構調整是一項系統工程,各地在試點過程中要堅持市場導向與區域實際相結合,以市場消費需求為導向,結合本地區資源稟賦、產業要素、消費特點等實際情況,科學確定縣域農業結構調整方向。堅持典型示范與整體推進相結合,選擇一批基礎條件較好、轉型意愿較強、有一定規模的經營主體率先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試點示范,由點及面推動全域產業結構調優、品牌調響、效益調高。堅持產業鏈提升與多功能拓展相結合。既要從一產內部提升農業供給體系質量,補齊種植(養殖)到加工流通全產業鏈上的短板,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也要從一二三產融合上推動農業發展轉型,拓展農業多功能性,積極培育農業新產業、新業態。堅持產業增效與農民增收相結合。協調推動農業結構調整與農村各項改革任務,注重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促進工商資本與農民利益緊密聯結,鼓勵和支持農民創新創業,實現多主體共贏獲益。
    為確保創建工作取得實效,各地要加強組織領導,構建工作推進機制,強化部門協作,細化責任分工,加強督查考核,確保工作落實。試點縣農業部門要圍繞結構調整試點的重點產業、重點領域,組建相應的地方專家團隊,有針對性地開展關鍵技術與模式的集成示范和推廣工作,為結構調整提供技術保障。加強政策支持,統籌農業產業化引導、農業三新工程、農業綜合開發等省級項目資金,加大市縣財政投入力度,集中扶持結構調整試點產業、重點地區、重點主體,做亮一批示范典型。要因地制宜創設扶持政策,在發動農民、土地流轉、耕地質量建設、產銷銜接、利益共享等方面探索新的方法與途徑;引導金融支持農業結構調整,通過設立產業發展基金、創業基金、融資擔保、貼息貸款、互聯網眾籌等方式,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共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注重研究新型農業保險,增強農業結構調整風險保障。加強總結宣傳,按照績效管理要求,建立完善試點工作考核機制,加強督查考核,推動工作責任逐級傳導、落實到位。密切跟蹤試點典型農業結構調整動態,重點項目實行月通報、季分析、年總結,研究解決存在問題,分析總結經驗成效。對已經成功的典型要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擴大輻射帶動范圍。
?
在線咨詢
日韩特黄无码视频免费,韩国福利视频网站,天天视频黄网站免,国产精品美女流白浆a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