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綜合體江蘇探索-南京溪田
發布時間:2018-07-26 |?來源: 江蘇省財政廳
40年前,小崗村“大包干”成為改革開放一聲春雷,此后,取消農業稅、城鄉一體化、美麗鄉村、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等一系列農村改革在中國農村大地上迅速展開。2017年,“田園綜合體”作為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路徑的有益探索被寫進中央一號文件,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是年,財政部在全國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南京市江寧溪田、泰州市興化千垛入選其中。我省田園綜合體基本原則是堅持以農為本、共同發展、市場導向和循序漸進,力爭建成全國示范樣本。記者日前走訪發現,試點尚未全部建成,而兩地卻在悄然改變,村民們的幸福感越來越強,農業也成為更有奔頭的產業。
如今,鄉村游無疑成為節假日休閑最佳體驗。南京溪田田園綜合體由一杯清茶、一汪湖水、一片花海組成了一幅山水畫卷,相傳,當地七仙大福村是《天仙配》董永的故鄉。如今這里在脫胎換骨中,以“一軸二園七鄉村一社區”為主體格局,創新探索“1+3+7+N”管理模式的田園綜合體正在崛起。
打響品牌,發揮茶產業主導優勢
地處丘陵,茶園是溪田的典型生態樣式。放眼望去,連綿翠綠,茶香撲鼻,更令人驚訝的是,短短一年的時間,這里的茶葉身價和產量都翻了好幾倍。“以前我們是一家一戶小規模種植,茶葉高矮不齊,每斤只能賣個三五百元,如今能賣到1000多元,品質好的可賣2000多元。”溪田茶廠負責人吳世忠認為,這都是托了田園綜合體的福。
“茶葉是當地主要經濟作物,我們以整合綜合體內茶園資源為契機,統一以‘江蘇溪田雨花’品牌取得了全國首批非木質林產品認證、中國森林認證茗茶品牌認證和國際森林經營認證,使茶葉獲得出口資質,一下打響了溪田茶葉的知名度。”南京溪田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于秀梅直言,田園綜合體根本是以農業為主導,適當發展“農業+”,在原有基礎上做加法,而不能改變農民原有的生活方式。
溪田圍繞良好的田園資源和農業特色,做大做強茶產業等傳統特色主導產業,延伸產業鏈,向規?;?、集聚化、標準化格局發展,推動農業結構優化調整。預計,今年能產制干茶2000多斤,同比增長60%,產值在300萬元左右。同時,還結合鄉村特色和當地文化傳說,開發了文化衫、定制茶杯等10多種文創產業。
共建共享,傳統農民變職業農民
田園綜合體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溪田充分利用“農業+”模式,推動“一產連二產接三產”融合發展,鼓勵和吸引當地農民參與綜合體建設,多渠道增加收益。目前,這里有農機、茶葉、水產養殖等9個專業合作社,共吸收1186戶農戶入社,以“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產業化模式,實行標準、收購、加工、銷售統一的一體化運營。
如何讓農民的“口袋”真正鼓起來?于秀梅介紹道,一是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民可獲得700元/畝的土地租金;二是把傳統農民轉變為職業農民,目前已有200多名農民參與到綜合體建設,人均月收入增加2500元,預計建成后能容納2000名勞動力臨時就業,400多名村民長期就業;三是引領扶持農民創業創新,支持和鼓勵周邊農民在農產品加工、手工藝品制作等領域創業致富。
記者剛走進大福村酒坊,就聞見了清甜的米酒香,今年69歲的吳能春正仔細觀察著缸內米酒發酵狀態。“說實話,真沒想過自己還有上班領工資的一天。”他告訴記者,以前種田、養豬,冬天閑時釀點酒,忙活一年,辛苦不說,風險大還掙不了幾個錢。后來,大福村被打造成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會議以及生態農業為一體的綜合社區。其中,手工作坊一條街包含了酒坊、糖坊、面坊等十二個作坊,再現古時制作工藝,詮釋了自給自足、出耕入讀的理念,游客可參與互動體驗,親手制作。而吳能春憑借一手釀酒好手藝被挖來“坐鎮”酒坊。“如今土地流轉后拿租金,解放雙手村里打工,早上8點上班,晚上5點下班,每個月3000元固定工資,另外還有提成。咱幸福著呢!”
機制創新,農業農村實質性變革
田園綜合體究竟是什么?與特色田園鄉村又如何區分?“現在全國首批試點項目都在建設中,沒有一個可參考的樣本,大家都在根據自身特色進行探索。”作為綜合體實施主體的南京江寧旅游產業集團總經理錢鵬輝直言。但他認為,田園綜合體與特色田園鄉村還是有著明顯的差別,特色田園鄉村更強調田園二字,以原有農業為主,加上鄉村旅游,展示與城市的區別。而田園綜合體是指綜合化發展農業產業和跨越化利用農村資產,除了體量大,更突出多元化,對產業提出更高的要求,強調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展現出現代農業的科技和智慧,相對特色田園鄉村的歸隱,也更入世,堪稱“升級版”。
為了打造成全國示范樣本,溪田田園綜合體抓住“機制創新”這個牛鼻子,“一軸二園七鄉村一社區”是以江寧美麗鄉村生態循環線為主軸,七仙大福村園區和溪田生態農業園為主要核心,朱高村、陶高村等7個自然村和吳峰新社區為主體。探索出了“1+3+7+N”的管理模式,即:以一個黨組織引領綜合體建設,3所高校智力作規劃支持,7個運營主體參與綜合體管理,多個種植小組支撐綜合體發展,實現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我們的目標是將溪田建成基礎設施堅實、資源配置豐富、農業景觀獨美、產品配置高端的集農業發展樣板區、農村建設示范區、農民生活幸福區‘三區’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錢鵬輝對未來很有信心。